民宜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是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全省58个片区贫困县之一,辖8镇3乡,135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60个。全县共有党组织857个、党员12070名。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242户、贫困人口2.66万人,主要分布在干旱山区、边远风沙区和盐碱危害区三大区域。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主阵地。针对部分村、社区特别是贫困村活动场所面积狭小村、年久失修、功能不全的问题,今年将投资64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社区活动场所16个。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以“一徽一旗一栏一墙一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统一形象标识。
在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足额落实村、社区办公经费。2017年,村、社区办公经费分别达到3万元/年、10万元/年;2018年分别达到4万元/年、12万元/年;2019年分别达到5万元/年、15万元/年。
在此基础上,县上制定了《民宜县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每年按等次评定3个获奖党组织,分别奖励2万元、1.5万元、1万元,同事县委组织部每年从党费经费中为60个贫困村每村拨付0.5万元作为党建工作经费,有效保障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
支部是战斗堡垒,干部是中流砥柱。为充分调动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县上建立了村组干部报酬补贴的逐年增长机制,村干部基本报酬将在今后3年分别达到1.6万元/年、1.8万元/年、2万元/年,组干部误工补贴分别达到0.5万元/年、0.6万元/年、0.7万元/年。
针对以往村干部绩效报酬差距小、评定标准不具体等实际,县上探索建立以“年度目标班子
自定、群众议定、乡镇审定,完成情况半年测评、年终考评,依据考评结果落实绩效报酬”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三定两评一落实”目标考评机制。
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民宜县在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等11项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的同时,开展了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脱贫攻坚先锋行”等系列活动,通过党员佩戴党徽,为农村党员统一制作并悬挂“共产党员户”标牌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争做先锋表率。全县农村党员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承诺8000多项,已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3000多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关键在党建引领经济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民宜是一个农业大县,随着农业供侧给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基层服务型党建的全面开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为此,民宜县先后出台了《民宜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民宜县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办法》、《民宜县村经济合作社示范章程》等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发展模式、配套政策及工作措施等,县财政认真落实200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补资金。
在全面掌握每个村的资源状况、发展项目等情况后,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将11种发展模式与村情实际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整体推进、联动发展的格局。
2010年6月,上沙沃镇大桥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扶贫互助协会,首批注入扶贫资金35万元,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已有会员256人,互助资金120万元。村党支部依托互助资金优势,重点走“互助资金型”发展模式。
寺滩乡三道埫村是我县干旱山区的一个贫困村,村党支部依托旱砂地的天然优势,将全村集中连片的4100亩旱砂地统一流转给格兰德特种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有机枸杞种植,企业每年每亩地向村集体注入10元服务管理费,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收入4.1万元。群众除收取土地流转费外,还在公司打工创收,实现了公司、集体和群众“互赢共利”。
芦阳镇寺梁村利用村集体土地整体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生态养殖基地,引进养殖企业1家,
养殖36户168家,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收取养殖区公共设施管理服务费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大桥村、三道埫村、寺梁村只是民宜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些缩影。全县还有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的的创带模式,发展土鸡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中泉镇崇华村;将集约起来的1800亩农户土地整体入股恒达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持股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喜泉镇中心村;申请项目资金100万元,入股闯立公司等龙头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草窝滩镇青城村等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
目前,全县135个行政村已实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扶贫资金互助协会全覆盖,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村集体经济资产均已达到10万元以上,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16亿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5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