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从延安走来的大学,她继承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在东北大地播撒智慧,传播文明;这是一所培育人民教师的大学,她汲取人类历史的思想精华,立足北国春城,锤炼学人,铸造师魂;这是一所英才辈出的大学,冯志远、陆家羲、郭力华、马宪华……一个个值得骄傲的名字,向我们宣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向世人显现了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无上光荣!这所大学,就是东北师范大学。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东北师大在追求民主进步、服务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政治优势,积淀了深厚的学府底蕴和人文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高等教育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学校党委带领全校教职学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
2007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东北师大视察时强调指出,要培养千千万万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一直矢志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办学特色的东北师大,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牢记总理的嘱托,在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实施了“优秀教师与教育家培养工程”,充分发挥了自身在全国教师教育领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011年春末夏初,在杏坛花落、果实满枝的时节,东北师大“师魂先锋队”的18名同学,在毕业前夕代表全校1400多名首届公费师范生,饱含深情地致信温家宝总理。同学们在信中写道:“如今的我们,不论是在基本技能、专业素质方面,还是在形象气质、人格修养方面,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总理高兴地回信说:“读了同学们的信,深受感动。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确实准备好了。”
经过母校的悉心培育,东师学子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带着母校的期盼,带着老师的叮咛,奔赴祖国各地的基础教育岗位,去实现播撒知识、教书育人的理想,去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去践行师长传授给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理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东北师大党委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带领全校教职工,为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与教育家而科学谋划、多维推进,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为更好地培养未来优秀教师与教育家,东北师大重新修订了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了相关课程体系,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并在东北三省23个县市建立了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实现了师范生实习、地方中小学教师培训、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等几大功能的统一。在实验区的教育实习工作中,党员教师成为实习指导教师的主力,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提升学生的为师从教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实验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教师教育新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得到教育部及兄弟院校的充分认可和好评,将逐渐成为教师教育和师范大学的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自从以师范生的身份走进东北师大,职业理想教育就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连。学校党委积极探索以“师魂教育”为主题的职业理想教育模式,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充满爱、能吃苦、肯奉献”的教师职业核心价值取向。
东北师大党委高度重视和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确立了“资金支持”和“素质支持”并举的“双线资助”模式;坚持开展特困生家访,四年间已走访了11个省市自治区442个县市的1000多个困难生家庭;还通过爱心驿站、营养餐券、绿色通道等途径,时刻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学生们接受了爱的教育,又将爱的火种播撒出去。充满爱心的同学们,奔赴四川地震灾区支教,为贫困家庭孩子创办厚普公益学校,在寒冬里演绎了帮助“地瓜爷爷”的温暖故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力量之源,东北师大党委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花大力气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还设立了校内青年基金项目,扶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目前,一大批青年教师已成长为国家级课题主持人、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东北师大出台了“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对引进高端人才的学院给予重奖。拥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生命科学学院,在国内生物学界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院积极招贤纳士,从世界知名大学招聘专业对口的优秀人才。科研水平持续提高,学科建设后续强大,这些都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东北师大有一大批优秀的老党员教师。作为共产党员,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教师,他们无私奉献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他们培养后学,成果丰硕,成为全校党大学文化对学生成长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东北师大党委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了“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凝铸东师精神、传播大学精神”的文化建设内容体系,通过论坛、报告会、系列丛书等载体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实现了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同步互动的目的,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使命感。
2009年5月,首场“尔雅东师——传统文化论坛”正式推出。一个月后,“承绍高风——文化名人东师论坛”也拉开帷幕。近四年来,师生们通过这两个论坛,领略了众多不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风采,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听文化名人讲座,读文蕴东师书系,谈文化熏陶所得,成为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
2007年亚冬会开幕式上的精彩演出,走进央视春晚的舞蹈《进城》,与影视集团合作拍摄的电影《冯志远》《中国妈妈》,已免费接待中小学生12万人次的自然博物馆,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图书馆联盟等……这些都已成为一张张体现东北师大文化品质的名片,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追求。近年来,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东北师大党委深刻认识到,要以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大学精神来影响社会、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这是一所师范院校理应肩负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
一所大学要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班子引领是关键。东北师大党委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不断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党委班子在科学办学、民主决策、完善机制、构建和谐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增强了党在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形成了“大政共议、制度共立、利益共决、责任共担”的民主管理格局。
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学校党委制定了《东北师范大学学院党委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着力探索了新形势下学校基层党建创新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途径、制度、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具体职责,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学校党委连续五年在全校开展了“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支部主题实践立项活动,每年都有50多个支部立项结项,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党委还积极构建党员教育新模式,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并设立了党建研究专项基金。
自2010年5月起,东北师大党委以“做落实全教会精神先锋模范,建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为主题,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各基层党组织紧扣中心工作,设计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活动。如,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党委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开展了“每堂都是精品课”活动,引导党员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创先争优”;音乐学院党委以解决学生成长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开设了“党员服务超市”,将党员教师的公开承诺落到实处;化学学院党委设立了“党员教师示范岗”,并组织评选了“我最尊敬的教师”;软件学院党委推出了师生“手拉手”学风建设活动等。
在东北师大的一大批优秀党员教师中,有许多人常年默默坚守岗位,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教书育人事业。他们在平凡中诠释了崇高和伟大,用爱和责任铸就了不朽的师魂。
李喜文老师是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位普通教授。当骨癌和肺癌无情地向他袭来时,他仍坚持在病床上为学生批改论文,坚持每天给学生发短信或打电话,解答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李喜文老师来说,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毫无保留地为学生的成长奉献光和热。2010年7月30日,54岁的李喜文老师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告别了他挚爱的学生和讲台。听闻噩耗,上千名师生冒着酷暑,放弃休假,赶来为他送行。斯人已逝,但一名党员教师的宝贵精神却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一般,滋养着每一个东师人的灵魂。
众声传媒配音网是国内拥有良好口碑和知名度的配音公司,众声传媒配音公司提供:专题片配音、宣传片配音、广告录音配音、朗读配音、多媒体配音、企业彩铃配音等各类配音制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