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档传统色彩人文纪录片《寻色中国》于4月11日在腾讯视频播出。该片是陈晓卿团队继美食纪录片后的又一次全新尝试,摄制组历时一年,跨越中国多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运用先进影像技术记录下诸多传统色彩技艺,为观众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色彩发现之旅,也打开了色彩这一人文纪录片的全新领域。
纪录片首播之后,网友把《寻色中国》称作献给眼睛的色彩大餐,让传统色在纪录片中“活”了过来:“看了才知道,香港的红招牌、景德镇的青花,都是传统色在现代的变形记,它们没变,只是换了个方式陪我们过日子。”“福州漆器的黑色完全颠覆了我对‘黑’的认知,不是死板的黑,而是透着红韵的温润,刷漆时的光泽流动像在给器物穿一件会发光的衣裳,镜头拍得太有质感了。”“特别喜欢镜头拍手艺人的手,比如穿针引线、研磨钴料、调制漆色,这些布满纹路的手和细腻的色彩放在一起,突然觉得传统色的美不是高高在上的,是带着人间烟火的摩挲感。”
《寻色中国》延续了陈晓卿自《舌尖上的中国》以来形成的个人风格,依旧是极具质感的精美影像和温情脉脉的人文叙事,同时纪录片在形式上又有所创新,比如第一人称叙事的角度和片中动画、版式设计的全新探索。制作团队以唯美的视觉语言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指南,同时以现代科学视角重新诠释中国色,为观众建立起色彩认知体系。
陈晓卿导演亲自上阵担任《寻色中国》的配音旁白,他希望纪录片聚焦中国传统色在历史土层中的沉淀与当代焕新,能激发更多人对这一文化瑰宝的关注与热爱。作为曾成功打造多个美食类纪录片IP的创作者,陈晓卿将美食与色彩的文化属性类比,认为二者皆是连接人与世界的感官窗口。《寻色中国》希望用影像语言唤醒大众对传统美学的感知,助力中国文化传播。“这是献给我们眼睛的纪录片,和美食一样是我们对感官世界的探索,我们带着许多好奇和疑问,走进了色彩的故事。我们不是色彩专家,我们是学习者,做完了这季之后就像读完了一本书。”
陈晓卿将自己的团队定位为“故事讲述者”,旨在为色彩研究披上“故事的糖衣”,让观众感知色彩与生活的关联。他强调,纪录片通过沉浸式观看系统、戏剧化表达及审美层面的严谨呈现,既吸引观众眼球,又传递真实的色彩文化内涵。据悉,《寻色中国》从立项之初即规划为三季IP,有望为色彩类纪录片开启全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