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的脚步迈进21世纪的第12个年头,一份叫作《东亚经贸新闻》的报纸与她守望的城市与坚持的理想,一道迎来风华正茂的19岁。
19年,从籍籍无名变得一纸风行,从一份乏人问津的专业机关报成长为影响力巨大的城市综合日报,读者群从寥寥无几汇聚为百万之众。
19年,以权威的政经报道奠定了自己的主流媒体地位,以专业的现代新闻意识成就着都市传媒的全新标高,以贴近民生的独特视角与万千受众形成着良性的互动。
19年,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搭建桥梁,以媒体人的理性与良知,营造着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语境,谱写着积极进取、仁者爱人的传奇。
坚持以“做一流的新闻、做一流的新闻人”为办报宗旨。19年风尘兼程,《东亚经贸新闻》以自己深沉的爱意温暖着这座城市;19年生生不息,《东亚经贸新闻》不断践行自己铿锵的誓言,成就着事业壮美的风景。
往事并不如烟。
1993年8月19日,《东亚经贸新闻》降生。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时代背景,一批吉林省的老领导、老报人在又一次思想解放的伟大浪潮里,创办了这份凝结着改革开放时代气息的财经类报纸。
1997年,《东亚经贸新闻》走出深宅大院的温室怀抱,走向充满机遇也布满风浪的广阔市场,实现了她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深刻变革。
省政府机关富有企业经营经验的年轻干部段弘毅同志开始担任报社社长,当时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年轻的教授、知名青年学者李晓博士开始担任总编辑。一个只拥有十几个人的报社、启动资金不到24万元人民币、每周出版一期、发行量不过几百份、仅有一个对开张4版的《东亚经贸新闻》,开始了她艰难的二次创业。
世本无路,唯勇者与智者敢行!
1999年春天,经过深刻思考的新一代东亚人终于为这份报纸找到了全新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之路,办一张丰富多彩、资讯全面、贴近民生的都市类报纸。同年底,《东亚经贸新闻》加入吉林省最大最权威的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2000年,《东亚经贸新闻》开始了首次的资本运作的尝试——采取组建公司引进社会资金的方式谋取新的发展动力。
2001年3月18日,《东亚经贸新闻》正式扩展为日报,从此,从每天4版、8版、12版、16版到20版,再到24版、32版甚至最多的128版,《东亚》以前所未有的强势表现迅速跻身吉林报业市场的主流媒体之列。
风从南方来,激荡北国万千豪情。
2002年初春,李晓总编辑亲率采编团队、精英团队、发行团队的骨干赴《南方都市报》学习,南方之行无异于一场巨大的“头脑风暴”,对《东亚经贸新闻》办报理念尤其是经营理念的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4年4月28日,作为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以李晓为董事长、段弘毅为总裁的吉林东亚经贸新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深具资本实力的内蒙古仕奇集团与吉林省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东亚经贸新闻》新的战略伙伴。
资本活水的引进,以及随之带动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全面建立,让《东亚经贸新闻》在一个更大的市场舞台之上,获得了长袖善舞的巨大空间。
人才战略,一直是《东亚经贸新闻》高度重视的核心战略之一。
《东亚经贸新闻》的人才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在这里呈现出多元之美,并在长期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团结向上、协调合作、善于学习、乐于奉献的优秀企业文化。
19年来,《东亚经贸新闻》在理想的此岸与彼岸之间架设起现实的步汀。
从时代简单的旁观者与记录者,变身为主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她自觉恪守着一种积极的话语立场,与主流的价值观一脉同源;她不断探寻着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与时代最可贵的创新精神保持着一致波谱;她始终信守着媒体作为社会良心的笃定天职,与这座美丽的城市家园共同呼吸——
对白血病小患者黄晶进行的连续报道,激荡长春史无前例的爱心捐助热潮,吸引了社会各界和全国媒体的关注。一个命悬一线的小女孩儿得到了成功救治。如今,黄晶已经顺利地读完了大学,开始了人生的崭新旅程!
当非典疫情袭来,身在全球重点疫区,东亚人勇毅地奔赴救治第一线,现场报道病患与病魔搏斗的惊险历程和白衣天使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把数万份自行印刷的《战非典实用手册》发放到市民手中,增强了市民战胜非典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万里大造林”,一个无法兑现诺言的神话。《东亚》顶住了种种压力,记者九赴林区现场,一个月内连续刊发20余篇披露性的监督报道,揭露出该企业的种种欺诈内幕,引起广泛强烈的社会反响,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追踪报道。用真实还原真相,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出贡献!
从大城市去偏远山区支教长达42载的冯志远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深山里的孩子,即使双目失明,即使坐上轮椅,他仍然不离开三尺讲台。《东亚》对“大爱师魂”的深度报道,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笔批示,冯志远老师在2005年同时当选“感动吉林”和“感动宁夏”的十大人物,他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冯志远》在全国公映,感人事迹传送大江南北!
记者卧底知名医疗结构,现场拍摄医生与药商勾结交易,在全国率先勇揭露“医药代表”黑幕,政治局常委给予批示,在全国掀起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的风潮,为万千普通患者求一份公正与公平,为推动全国医疗体制改革而鼓与呼!
5.12汶川大地震,东亚记者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乱石翻滚余震不断的山间为生命的尊严而奔波,为同胞的苦痛而呼唤,为多难兴邦的伟大气概而呐喊……一篇篇发自灾区饱含深情的报道,体现着东亚人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巨大的责任感!
2012年以来,《东亚经贸新闻》再接再厉,通过记者的深入挖掘与编辑部门的精心策划,连续推出重点报道的“微捐夫妇”事迹,平凡人生的不凡精神成为新时代的道德楷模,这一报道得到从中央领导到全国各地群众的肯定与积极响应,一场遍及神州大地的“微捐”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兴起,爱的涓涓溪流正从东亚人的纸与笔之间汇聚成大江大海!
春华秋实,硕果飘香。
权威数据显示:《东亚经贸新闻》的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吉林报业市场的第2名,高端读者的数量及购买能力高居首位。东亚的广告收入也年年飘红,一路攀升。2010年和2011年,《东亚经贸新闻》的经营收入连续突破亿元大关。
大道之行,继往开来。
面对世界传媒前所未有的巨变大势,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制定了向“全媒体平台”进军,打造东亚全媒体时代的战略构想。到2011年底,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日报、一周报、一月刊、一手机报、一网站的东亚报系·全媒体格局。
2012年初,公司果断决定以传统的纸媒优势为基础,全力以赴向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媒体领域进军,继续以领跑者的姿态占据吉林传媒业发展的制高点!2012年4月28日,在吉林东亚经贸新闻有限公司成立8周年的纪念日,长春第一城市门户——“吉和网”正式上线。她以365jilin.com的域名再领潮头,正在开启吉林传媒业发展的新时代!
19年,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19年,斗转星移,曲水流觞。
《东亚》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开始,我们希望自己继续以新闻定义理想,以观点定型时代,以真实定格历史,以关怀定位人间。
东亚人必定要在这个媒体竞逐的大时代里担任起光彩照人的绝对主角!
昨天与明天其实是同一扇门,当它訇然大开,一切温暖如水的往事与憧憬从今天涌向无尽的未来。
我们已经破茧化蝶,我们渴望振翅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