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退回到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面对县城老区建筑密集、空间受限、功能配套难等尖锐矛盾,苍溪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勾勒出城市发展新蓝图:“一城三片九组团”空间布局,“一江两区三湖四桥”城市主骨架,着力打造以杜里坝为核心区域的江南新区。规划到2030年江南新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再造一座苍溪城。
谋定而后动。全长近4公里的河堤92天建成,1500余亩荒草丛生的河滩地从“丑小鸭”变身“白天鹅”。
苍溪城市用地极度匮乏,面对“无中生有”的大片土地,决策者反复强调:一定要用好,地尽其利。
地尽其利,规划是关键。县委、县政府邀请国内外顶尖设计团队参与,严格社会监督和专业审查,规划水准之高远远超出人们关于县城的想象。
栽好梧桐凤凰来。各方建设者闻风而动,400多个昼夜的紧张建设,总长10公里的9条干道,20万平方米滨水景观绿化工程,4万平方米景观建筑由图纸变成了现实。
2014年3月21日,杜里坝彩旗飘扬,机器轰鸣,上海复星集团投资5亿元的星泓美好广场商贸综合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广汉金雁集团、四川广明国际、四川建炬、鑫厦等多家企业相继跟进,投入巨资从事商业开发。初步预测,仅杜里坝土地出让,政府可望实现净收益20多亿元。
目前,江南新区建成面积超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万多人。县便民服务中心、县人社局、县公安局、县林业和园林局等多家行政事业单位相继入驻,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江南新区作为县城副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
新区变迁,不仅带活了商气、人气,也改变着居民的生活。
嘉陵江杜里大桥建成通车,新老城区融合加快;与杜里坝隔江相望,赵公坝市政基础设施及景观工程加快推进,“苍溪国际商贸城”进入主体施工;嘉陵江红军渡大桥即将完工,广南高速连接线江南段、火车站站前广场、联城滨水公园、回水—花家坝概念性规划、212线城区过境段改造前期工作紧锣密鼓......一江两岸百里山水园林城市的大美画卷次第展开。
新区建设增异彩,老城改造添活力。
筒子楼、城中村一直是县城老城区刺眼的符号。县委、县政府在原麻纺厂片区改建完成、3000多名群众搬进新居之后,一鼓作气,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相继出台了《县城旧城区改造办法》《县城区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县领导、主管部门多次实地踏勘、现场办公,与业主和自改委员会共商发展大计。2014年,老城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晓古街等6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970套、竣工533套,整治计生巷、文升巷等背街小巷8条。
一滴见海。围绕就业与居住、环境与发展,城市一天一变样。低矮的棚户区、泥泞的小巷道正逐渐成为历史;污水处理率达到8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39.5%,城市品位和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推进新型山区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县委、县政府在狠抓县城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517”“10个有”工程,协调推进村镇建设。陵江镇、歧坪镇、元坝镇被住建部等七部委列为国家级重点镇,龙山镇、歧坪镇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镇”,永宁镇桃花村入选首批全省传统村落名录。
坚持资金向乡镇倾斜,市政项目向乡镇延伸,技术手段向乡镇覆盖。在全市率先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山区城镇化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村镇规划编制经费50%由县财政补助,50%在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返还款中解决,村镇土地收益全额返还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歧坪镇南阳寺坝新区建设有序推进,侯家沟广场投入使用;元坝镇两条进出口道路升级改造完工;龙山镇迎宾大道启动建设;高坡、石马等4个边远乡镇民用天然气工程实现供气。
2014年,全县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6.3亿元,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3462户,新增场镇道路16万平方米、供排水管网2.5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歧坪、元坝为副中心,其他重点镇为极点的“一主两副多点支撑”城镇空间形态初步形成,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31.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型城镇化的“苍溪实践”,必将在梨乡大地上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