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品,从公元前5000年前出现,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前后,发展近4000年。黄河流域是史前彩陶发现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的地区,并先后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彩陶文化中心。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青海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博物馆、茂县羌族博物馆七家单位的115件(套)精美文物,充分展示了中国史前彩陶的面貌,体现出早期文明的交流与对话。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马家窑文化则是黄河上游地区彩陶的繁荣期,其文化特征鲜明,彩陶上通常红、黑、白彩共用,漩涡纹、蛙纹、神人纹、四大圆圈纹等图案繁缛多变,创造出大批令人惊叹的艺术精品,被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之冠”。
黄河中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中国史前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彩陶普遍使用黑彩,饰以鱼纹、鸟纹、人面纹等象生形纹饰。到稍晚的陶寺文化,饰有龙纹、涡纹、变体动物纹等的彩绘陶器斑斓绚丽,成为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黄河下游地区同样有着高度发达的彩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彩陶,颜色绚丽,黑、红、白、褐等多彩共用,器形、绘彩方法、花纹种类十分丰富;而到龙山文化时期,则以蛋壳黑陶闻名于世,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之作。
除黄河流域外,长江流域也曾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彩陶。位于上游川西高原地区的营盘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不仅带有地方文化特色,部分还具有浓厚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风格,反映出两地在较早时期便已存在文化交流。
除了色彩斑斓、造型精美的展品,本次展览在形式设计上也融入了许多巧思。为了衬托出彩陶古朴而灵动的美,整个展厅采用深蓝色与深红色的背景色调,同时搭配生动丰富的图版,显得厚重而不沉闷。在展陈手段上,则综合使用了视频、投影、漫画等多种方式。大面积的纹饰墙,展示出彩陶的绚丽多姿;展厅墙面、地面上的多处纹饰投影,又为整个展览增添了动感,也拉近了展览与观众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建立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本次展览还专门在展厅内设置了互动区,观众在参观完这些史前艺术品后,不仅能自己动手创作彩陶,还能将作品陈列在展架上。此外,展览期间还开展了“指尖上的陶艺”系列社教活动近20场,如“‘陶’之夭夭——彩绘”,“手作匠心——陶塑”、“妙笔生花——绘陶”,“金沙村陶艺大赛”等,让观众在互动、娱乐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展厅内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小讲解员”,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为观众讲述着彩陶的故事,让悠久的彩陶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本次展览举办期间,中国文物报、四川日报、天府早报、四川卫视、搜狐网、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我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也对展览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展出期间,共计20余万人参观了本次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虽然彩陶的时代结束了,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仍深深地吸引与启发着今天的我们。本次展览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史前人们的艺术审美、精神信仰与文化认同,同时,更搭建起历史与现在的桥梁,将几千年前的艺术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