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许多人想来,这首古诗中的浪漫图景在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从北京向北八百公里,我们却真切地看到了传说中的塞外风光——草原如毯,牛羊如云,毡包如珠。这里就是广袤无垠、生机勃勃的西乌珠穆沁草原。
每天,当黎明的头一抹霞光还未唤醒草叶上的露珠,马蹄声已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巴雅尔和他的马群从天际的薄雾中疾驰而来了。巴雅尔从小生活在马背上,是一个典型的蒙古汉子。
巴雅尔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将放出的马赶回马厩,和家人还有合作社的乡亲们一起挤马奶,然后再放马、收马、挤奶,如是循环,每天四次。
每天,巴雅尔都要到镇上的蒙医院送两次奶,马奶分为生熟两种,生马奶即鲜马奶,熟马奶即策格。“策格”是每年夏季用新鲜马奶发酵制成的高营养乳酸菌饮料,其治疗调理的功用在蒙元时代已蜚声海内。策格不仅是蒙古人的营养品、而且在传统医学、蒙医、蒙药中经常应用于临床医疗和日常保健。策格极富营养,具有解热止渴,开胃清肠的效果。
自从加入了旗上的白马合作社之后,通过养公马、出售“策格”以及赛事表演等,巴雅尔和这些合作社的牧民们收入也比以前大大提高。
巴雅尔最近在城里买了房子,但他并没有搬过去住的打算,他和他的家人仍喜欢草原上自由、自在、自然的生活。
巴雅尔热爱草原和骏马,他的心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和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和巴雅尔年纪差不多的苏和巴特尔至今仍然单身,他今年才回到家乡,十年前他离开草原,南下深圳去寻找青春的梦想,十年后,他回到了故乡,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梦想其实植根于生养他的西乌珠穆沁大草原。
考察之后,苏和巴特尔在家乡的创业理念基本成型,他要借助开发度假村,不但让外面的人了解西乌旗的美丽风光和民俗文化,更要唤醒沉睡已久的他最为珍惜的蒙古族天人和谐的传统生活方式。
苏和巴特尔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家乡开花结果,不遗余力。看似文弱的他骨子里却有着蒙古人的坚韧性格。搞土建、培训员工、采购原料、开发市场,他都是亲力亲为,毫不马虎。今天他来到镇上的民族家具店,了解他在这里订做的度假村里所需家具的完成情况。
他希望家具的每个细节都能体现出蒙古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十年的深圳生活让他更专注细节,注重效率,他似乎一直在注重效率的深圳节奏和粗犷豪放的家乡性格之间寻找着微妙的平衡。
苏和巴特尔同期声:我是想让他们保留原先的性格,然后让他们做事、办事,还有说话上我就稍微改变一下,我们这块人说话,有时候比较很直爽,有些话稍微绕一下,这些方面,细节上我就想让他们多传授一下。然后给他们多讲一下外面的世界,然后他们的一些,从小长大的那些性格上,我希望他们保留,如果说太改变了,那就不是我们蒙古人了。
西乌珠穆沁草原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旖旎的草原风光,独特的区位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西乌旗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成吉思汗瞭望山-蒙古汗城-游牧文化保护区-乌兰五台等充满历史文化的旅游圣境坐落于此。乌兰五台中的“乌兰”蒙古语译为“红”,属历史上的“五个五台”之一,与山西五台山齐名。五台分为红黄蓝绿白,山西五台为黄五台,乌兰五台为红五台,是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之一。
巍峨恢弘的王盖庙位于小镇的中心,这里是九世班禅的驻锡之地,原来巴拉嘎尔高勒镇就叫王盖庙。七十二岁的娜仁老太太经常到王盖庙对面的布料市场采购制作民族服装的材料,她是西乌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打小就跟母亲学习制作传统的蒙古族服装。
西乌旗的民族服饰独树一帜,一直以华丽贵气而闻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服装。乌珠穆沁蒙古族的服饰华贵精美,多用红、绿、蓝等多种颜色的布料制成,面料考究、做工精细,重视装饰,每件服装的领口和衣襟都用彩色绸缎缭边或镶嵌。
娜仁老人希望能把自己的手艺教授给更多的蒙古族妇女,她不厌其烦地讲解和示范,希望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美学经验和工艺技巧传承下去。
老人的孙女马上就要出嫁了,她亲手给孙女做了一套华美的嫁衣。老人用最高贵的面料、最美丽的彩线、最富特色的图案、最繁复的针法制作了一个多月,只为让自己的孙女体验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间。可以说一个民族的纺织、缝纫、刺绣的最高水平都集中地表现在了它的嫁衣文化中。女孩儿的妈妈亲手为女儿穿上这件珍贵的嫁衣,娜仁老人给孙女胸前挂的佛盒里装上独一无二的护身佛,保佑孙女吉祥、平安。女孩儿穿上这套华美的服饰,似乎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乌珠穆沁草原上不乏美丽动人的姑娘,更有刚烈英武的汉子,这里是蒙古族摔跤的摇篮。19世纪的传奇人物都荣扎那、国家级搏克运动健将僧格、额日登巴雅尔、关其格扎布等都是乌珠穆沁草原养育的英雄健儿。2004年,西乌珠穆沁旗举办了蒙古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蒙古搏克大赛,不仅以参加人数最多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还创造了搏克赛事的多个之最。
今年63岁的额日登体型健硕、声如洪钟。他是西乌旗搏克协会主席,有着辉煌的荣耀与传奇般的经历,人们都尊称他为摔跤界的“大师”。在内蒙古,有草原的地方就有摔跤,有摔跤手的地方都知道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额日登巴雅尔。他退休以后,他拒绝了很多地方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创办了都荣扎那摔跤俱乐部,并亲自担任教练。
蒙古搏克看似简单,其实技巧非常多。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搏克内涵非常丰富,涵盖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思想方方面面,它不但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也是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搏克历来提倡人人平等、不畏强暴、不欺凌弱小,重在参与;经过参与、交流、拼搏、竞争,达到消除隔阂、忘记仇恨、增进友谊、加强团结,最终达到所有的人高兴、欢乐,皆大欢喜之目的。
旗上很多苏木、嘎查家的孩子都慕名到他这里拜师学艺,额日登毫无保留地传授着自己的技巧与经验,他希望更多的蒙古年轻人通过搏克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也希望通过搏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蒙古文化。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额日登的儿孙们也都相继进城生活,久而久之,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年轻的蒙古人对草原生活反而陌生了。
额日登热爱草原,草原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也给了他广阔的胸怀。在他眼里,草原是蒙古人的生命之根,草原也是蒙古人的精神之源。离开了草原,蒙古人就是无根的浮萍。他空闲的时候,喜欢开车带着家人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草原,一起喝点甘甜的泉水,拉拉悠扬的长调,他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了解和传承蒙古人的优秀特质,不要在纷扰的现实中迷失了自己。
盛夏的乌珠穆沁草原绿草盈盈,牛羊遍地,蝴蝶飞舞,这是草原上最美的季节。今年的雨水特别多,牧草也长得格外茂盛。明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王盖敖包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和那达慕大会。
苏和巴特尔的度假村因为即将到来的那达慕迎来了一大批游客,他要借这个机会,让远方来客体验乌珠穆沁独特的生活方式,充分了解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蒙古人。
西乌旗特有的“乌珠穆沁白马”体形优美,聪慧迅捷,浑身散发着高贵而奔放的气质,它们只繁殖在西乌珠穆沁草原上。巴雅尔也已经精挑细选出了毛色形体最佳的乌珠穆沁白马,参加明早的王盖敖包祭祀活动。
年轻的蒙古姑娘温都苏来到娜仁老人家,取她订做的一件长袍去参加明天的王盖敖包那达慕,现在城镇日常生活里虽然穿传统服装的人少了,但是在婚庆、祭祀、那达慕等重要场合人人都要准备一套华丽的服装。
说来神奇,每次祭敖包的时候,晴朗的天空都会风云变色,下起细雨。牧民们在祭祀前头一天,都会对敖包进行全面装饰,将象征敖包魂魄的苏鲁锭、敖包顶上的树枝、经幡等装饰全部更新。
额日登和西乌旗文体局的工作人员也提前一天来到敖包山下的那达慕场地,为第二天那达慕的摔跤比赛做准备工作。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汉语意思是“堆子”,用土、石块堆成,是蒙古族祭祀天地、祖先或英雄人物的祭坛。在茫茫的草原上,敖包是一个时空坐标,是草原文化体系中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现象。王盖敖包有十三个堆子,是敖包中规模最大的,也是尊贵的体现。
祭敖包一般在日出之前开始,六月二十五一大早,本地及附近的男性牧民扶老携幼,带着哈达、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从西南方向登上敖包山,顺时针绕三圈,并在敖包正前方香案前叩拜后将带来的祭品添加在敖包上,祈求风调雨顺、五畜兴旺、家人幸福平安。乌珠穆沁人崇尚白颜色,视白色为力量和智慧的象征。马奶与白马都是祭坛上的高贵之物,额日登心中默念着祈福的经文,把珍贵的马奶敬献给敖包;巴雅尔牵着白马走上祭坛,广大牧民向敖包神灵祈祷祥和安泰的同时,还要向心目中的神灵进行顶礼膜拜,希望白马给草原和民族带来吉祥好运。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通过一年一度的隆重祭祀敖包“神灵”的形式,传承和发扬光大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理念,使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进一步统一规范,人人都把敬畏生命、珍爱生态、和谐自然当作义不容辞的天职。
祭敖包的活动结束后,属于这片土地的蒙古族“狂欢节”——那达慕开始了。在蒙古语中,那达慕是“游戏、欢乐”的意思,这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盛会,草原上舞台高筑,彩旗飘扬,一片欢腾的气氛。人们身着盛装,携妻挈子、纷至沓来。那达慕上,摔跤、赛马、射箭,传统的男儿三艺比赛必不可少,美食歌舞、游乐集市也给那达慕增加了更多的欢乐气氛。
蒙古人爱摔跤,尊重摔跤手,所以搏克比赛是那达慕最吸引人的环节。搏克比赛在悠扬激情的“乌日亚”赞歌声中开始,选手们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模仿狮子、鹿、鹰等姿态的舞步入场,额日登的很多弟子也在其中。
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镶有铜钉或银钉的“卓得戈”,,下身穿着肥大宽松的袍裤,外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这些“行头”件件都是精刺细绣、缝制精美、蕴含着民族文化元素的上乘之作,堪称艺术精品。曾经获得称号的摔跤手,比赛时要在脖颈上佩戴一个五彩布条做成的圆环吉祥饰物“将嘎”,是摔跤场上获胜者的一种标志,它是搏克手获胜次数多少的标志,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
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惯,赛前要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编排比赛顺序,额日登巴雅尔理所当然地担当此任。他在编排比赛的时候颇用了些心思,先是安排了老摔跤手和年轻选手的表演赛,老选手们通过这种仪式,把象征荣耀和力量的“将嘎”传给年轻人。有人认为“将嘎”是由模仿狮子的鬃毛演变而来,代表着凶猛无敌。也有人说“将嘎”象征着太阳,其周边的彩条就如滋润万物的阳光,能够给予摔跤手不竭的能量。交接仪式里包含了老摔跤手对后人的殷切希望,承载了草原人的民族魂。旗长给退役的搏克钦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并每人奖励一匹骏马,这次那达慕以后,他们将退居幕后,专做博克方面的技术指导或裁判工作。
正式比赛开始后,数十对选手龙争虎斗,扭法盘旋,蔚为壮观。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意,然后各自施展自己的搏克技巧,扑、拉、甩、绊,精彩纷呈。 搏克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要求选手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摔跤场上,四目炯炯分毫不让,即使是同胞兄弟也不例外。有意输掉,反会被对方视为心不坦诚,不堪交往。伴着胶着对抗中的突然发力,“将嘎”上下翻飞、舞动飘逸,留给人们不尽的悬念。一旦某方倒地,都抢先扶起对方,然后共同切磋技艺,友好地互相勉励,洋溢着人与人之间友爱合作的美好情谊。
经过一番激烈的对决,额日登的两个弟子力克群雄,夺得了冠亚军。看到学生们的取得了好成绩,额日登也发自心底地高兴。凡是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有奖励,冠军更是得到了一匹珍贵的乌珠穆沁白马都作为奖赏。
在那达慕上,古老传统的蒙古搏克、悠扬高亢的乌珠穆沁长调、色彩斑斓的乌珠穆沁服饰、厚重灿烂的游牧文明,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乌珠穆沁文化和蒙古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意犹未尽的游客们来到苏和巴特尔的度假村,品尝着蒙古特色的烤全羊,喝下醇美的马奶酒,在燃烧的篝火中放纵着自由的灵魂,欢声笑语响彻了草原的夜空。在美丽的西乌旗,孩子们看到了久违的星光,成人们邂逅了忘记已久的地平线,在此真情姿肆之际,大家也许会忘掉平日那个我,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这也许会成为游客们草原之旅最大收获。乌珠穆沁,美丽的草原,乌珠穆沁,吉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