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配音_配音网_专业配音_配音公司_网络配音_配音网站-众声传媒!

网站位置:主页 > 配音文案 > 旅游景区解说词范文 >

文章目录
政府部门解说词范文 (450)
企业专题解说词范文 (1116)
学校专题解说词范文 (450)
历史文化解说词范文 (37)
医疗卫生解说词范文 (129)
城市宣传解说词范文 (432)
旅游景区解说词范文 (205)
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140)
电视新闻解说稿范文 (31)
会议活动解说词范文 (24)
人物专题解说词范文 (128)
电视诗歌散文 (20)
导游解说词范文 (8)
彩铃广告词内容范文 (351)
影视广告文案 (541)
理论研究文章 (1)
民俗文化村导游讲解词
发布时间:2025-02-25
专题配音、广告配音等,请添加微信或电话咨询:18989190523
尊敬的各位来宾,我是今天的讲解员xxx。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蟳埔民俗文化村。可能是由于蟳埔位于泉州宋元时期丝绸之路的缘故,如今仍旧能在这里看到遗风尚存的中亚文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国绝无仅有的蚵壳厝建筑群,二是头戴簪花的蟳埔女。
 
据清代嘉庆年间《西山杂志》载:“前埔者,蟳埔也,三十七都渡头埔之蟳尾焉。晋唐之际海滩也,宋时渐涸成陆地矣。其地指今三十六都临海埔之前埔也,元明之际始有村落。”由于此地盛产红蟳等海产品,故习惯称为“蟳埔”。
 
东海附近的云鹿村居住着阿拉伯商人蒲寿庚兄弟,并建有一个很大的云鹿花园,种植着从异域漂洋过海的花草。后来经过云鹿村鲜花经营者打理,最后这些鲜花成为蟳埔“簪花围”饰品之一,一直沿继至今。
 
宋元时期,这里时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刺桐古港的所在地,清康熙年间,在此设置“鹧鸪巡检司”,蟳埔因此成了泉州东南海防门户。
 
蟳埔村蚵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当时,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不利于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蟳埔海边,久而久之,海边的蚵壳越来越多,堆积如山。
 
面对堆积如山的蚵壳,勤劳聪明的蟳埔人变废为宝,创造性地把大蚵壳当作建筑材料来修葺墙体,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与花白色花岗石、红色砖构成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其建筑巧妙与精湛,既美观又实用,成就了闽南沿海的特色古民居。
 
现在村里面的蚵壳厝虽然很多因为年久失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但依然透着渔村别具一格的韵味。为了保护蚵壳厝,不少村民自发或者在政府鼓励下纷纷翻建自家的祖祠。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一睹蚵壳厝的风采了,不要着急,一会儿我们沿途都可以看到的。
 
和蚵壳厝一样吸引眼球的还有蟳埔女。大家都知道蟳埔女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而蟳埔阿姨的服饰与惠安女的服饰堪称泉州民俗的两朵奇葩。惠安女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而“蟳埔阿姨”则是“民主头,封建肚”。一会儿我们会带大家去参观蟳埔女服饰,大家可以在深入了解。
 
除此之外,蟳埔女的头发更是亮眼,她们大都在脑后梳成圆髻,髻中横穿一根象牙色的筷子作发簪,圆髻的最外围,用小花扎成整齐的花环,也有些只插上几朵小花,听说以前大家都是以鲜花作为花环插于头上,但由于鲜花颜色、数量等不及绢花,现在基本上都以绢花或塑料花作为簪花佩戴。这些簪花由我国古代“骨针安发”演化而成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浔埔女以丁香耳坠、发簪等头饰来区分辈分。
 
(蟳埔简介及导览图处:现在在大家面前的这个就是蟳埔村的简介以及导览图,可以方便外来旅游的朋友们简单的了解一下蟳埔村,那么我们一会儿在前面的顺济宫也会给大家分发一份手绘地图。我们现在先来简单的看看这张地图,上面标注出的这些点像顺济宫、蟳埔女写生基地、关帝庙、渔家老院子等等,今天我都会带大家去参观,那么现在大家就跟着我去下一个点——顺济宫吧。)
 
顺济宫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坐北朝南的宫庙就是顺济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扩建。它是村内宫庙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现存量进,中间有拜埕,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蟳埔村村民将具有保驾护航功能的妈祖奉为境主神,村民们时常到庙里祈求妈祖保佑出海安全,渔业丰收,合境平安。
 
每年的正月廿九是这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他们都会举行妈祖庙巡游活动,你会看到整个蟳埔女盛装巡游的模样,有空的话可以来看看。
 
顺济宫内外还保存有许多的文物,除了宫观基本保持清顺治年间原貌外,尚有“湄云普荫”石碑二方、清顺治年间石碑一方、康熙年间木匾一块、民国元年石碑一方、民国二十年印尼侨亲敬匾一方和以二十八宿命名的签诗一筒等等。
 
(接下来我要继续带着大家穿行于弯弯曲曲的古老巷道了,大家要跟紧咯!)
 
蟳埔文创摄影基地
 
我们面前这座建筑就是蟳埔文创摄影基地了,里面有着许多摄影爱好者拍的关于蟳埔的照片,文艺青年还开发了不少文创产品。
 
蟳埔女写生基地
 
大家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蟳埔女写生基地,门口墙上有展示出部分赞扬宣传蟳埔女和蟳埔的优秀诗歌文章,很有意思,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平时还会有阿姨们聚在这里打牌消遣,她们最喜欢玩的是四色牌,有时候看到游客一个人来玩时,还用闽南话招呼着她们一起,很是热情。
 
关帝庙
 
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座门口有着两只威严的小狮子的宫庙就是关帝庙了。庙内供奉着的神明数百年来一直在保佑着蟳埔村这个淳朴的小渔村。
 
陈氏祖宅
 
现在我们右手边的这座由红砖是陈氏祖宅,大家肯定都发现这座宅子是不是跟一般的闽南古厝四平八稳对称协调不大一样,它是不对称的黄金比例。老一辈说这里面风水学问,别有一番特色。
 
渔家老院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蚵壳厝就是渔家老院子,也是蟳埔社区海丝文化推广服务站。这里面展示着各式各样的贝类,还有最原始的打捞工具,除此之外,大家还能在里面看到以前的村民做饭用的灶台、闽南雕花床、古老的柜子等等,仿佛可以看见以前人们淳朴的生活模样,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老榕树/蟳埔古村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棵老榕树已100多岁了,是蟳埔最古老的榕树之一;旁边静静地站立的门口挂着“蟳埔古村”标牌的蚵壳厝;一栋古厝、一棵老榕树,犹如两位老人彼此依靠,任凭岁月变迁,他们波澜不惊,街头巷尾的故事娓娓道来。
 
翁氏祖宅
 
大家看到的这座宗祠就是翁氏祖祠,据说蟳埔村这里最早就是翁氏来这里定居的。村里老人说,元末明初时有一姓侯的人生前相中蟳埔“风水宝地”,死后葬于蟳埔海墘(其墓已不复存在,但墓碑乃在,高1.8米,宽1.2米,上书“明朝侯氏之墓”),而侯家为了保护“风水”顾一个姓翁的为其守墓,于是新的翁氏携带家眷安家落户蟳埔繁衍生息,至今蟳埔翁氏有十几户人家100多号人。翁氏“祖厅”已重新翻建,原址原貌气派不凡。姓翁的墓碑“明朝翁氏祖茔”还在,因此翁氏是有据可查的开发蟳埔的第一人,后来庄、陈、吴、蔡、张等姓氏相继外地迁入居住。
 
小红楼
 
眼前的这栋红砖楼被本村人成为“小红楼”,又称“番仔楼”,目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家仔细看这栋楼既包含南洋建筑风格,又有东南亚、阿拉伯建筑的痕迹,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可见这栋楼的主人当年定是“走南闯北”,到过南洋和中亚不少地方,并把这些地方的风格元素带回融入到家乡的建筑当中。 
 
蟳埔花米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蟳埔花米,主人叫黄榕冰,是土生土长的蟳埔人,带着保护蟳埔闽南生态文化的初衷最早在蟳埔推广蟳埔文化的爱心人士之一。这是个集文创空间、古宅民宿、茶歇休闲为一体的地方。“花米”本人是他姐姐的昵称,目前从事熏香、化妆品事业;她与阿拉伯国家摩洛哥人通婚,他们的婚姻真正呼应了蟳埔与阿拉伯前后上千年的渊源。现经营者主要为黄榕冰和他妈妈。阿姨不仅厨艺了得,盘头手艺在蟳埔当地也是一流。有机会一定要来这里体验一下蟳埔女盘头和当地美食小吃,还可以住上一晚,你一定会喜欢上蟳埔这里淳朴的生活。花米民宿很热情,今天邀请大家免费品尝蟳埔特色小吃,品地道的咖啡和其他饮品。
 
海爷宫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规模相对小点的宫庙就是海爷宫,里面供奉的海神爷保佑着出海渔民能够平安归来,每逢诞辰村民都会举办活动,很是热闹!庙里除了海神爷,还供应着其他三个神灵,足见蟳埔人的信仰多元而且包容。宫庙对面还供奉着一艘船,同样也是希望能够保佑渔民们出海一帆风顺。供奉渔船的信仰倒是很少见。
 
蟳埔女传统服饰传习所
 
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蟳埔女传统服饰传习所,这是2007年2月份由蟳埔女服饰制作中心改造成立的,是交流和展示蟳埔女服饰文化的重要地点之一,传习所里的黄晨先生于2017年成为了蟳埔女习俗服饰的传承人。
 
大家跟着我走进店里,我们可以看到展示有许多款式的蟳埔女服饰,大人小孩都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服饰都很简朴宽松,俗称“大裾衫、阔脚裤”,听说这是为了便于海滩上劳作。
 
店里面除了有展示蟳埔女服饰外,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价格都不贵,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行购买。
 
(现在我们所在这个地方是蟳埔村的市场,有着浓浓的海鲜气味,大家可以看到街道两旁有着许多的蟳埔阿姨在摆摊,她们都在挖海蛎还有蛏,用的是短曲尺形的尖头挂钩,朝蛎壳一啄、勾住、一拉,就可取小蛎肉,看着也很是意思。)
 
勇跃珠宝金行
 
金银头饰在蟳埔女头饰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参观下这家名为“勇跃珠宝金行”的店铺,店里的王勇跃师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蟳埔女习俗之蟳埔女金银首饰制作非遗传承人,他于1988年开始就专心制作蟳埔特色的金银首饰,成为了几百年来蟳埔女头饰上的最亮点。
 
大家跟着我往里走。我们可以看见玻璃柜子里有着许多样式的金银头饰,像簪金玳瑁梳,丁香耳坠以及有阿拉伯月亮、勤劳的蜜蜂、美丽的蝴蝶样式的簪子等等,都是很漂亮很有特色的,也有着各自的寓意,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介绍深入了解一下。
 
蟳埔石刻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石头上面刻着“蟳埔”二字,是蟳埔村的一个标志性地点,许多来到这里游玩的人都喜欢来这里合张影。
 
将军祠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宫庙叫做将军祠,门口这个用红砖搭成的塔型建筑,就是当地村民每逢特定日子烧香拜拜时用来烧金纸的地方,在闽南这样的建筑很常见,许多的宫庙都是这种,很具代表性。大家往里看,有没有看到那个写着“有求必应”四个大字的匾额,就冲着这几个字,想必香火也一定会很旺的吧!
 
庄氏古厝
 
大家会好奇为什么我会知道这栋宅子的主人姓庄呢?大家看大门上面是不是写着“锦绣传芳”,这代表着他们的堂号,像刚才我们走过的陈氏祖宅堂号就是“颍川衍派”,村里占比最多的黄姓就是“紫云传芳”,这是闽南人保留下来的传统,根据该姓的起源地、长住地或者祖上美德命名的。大家可以走进去看下这个古厝最早的一部分已经无人居住了,现在主人已经在古厝的后面扩建了新的房子,但还是经常在这个庭院撬海蛎,常有三五个八九十岁的老奶奶聚在这里打四色牌。
 
助顺宫+思源水塔
 
蟳埔村的信仰气息很浓厚,村里有着大大小小的宫庙十余座,走几步路就能看到一座,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助顺宫,同样也是村民们用来祈求平安顺利的地方。来了助顺宫,神之相助,家庭事业顺顺利利。
 
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这座宫庙的背后有一座大水塔呢,它看起来已经有些老旧了,想必也是有些年岁了。来大家跟着我往这边走走,你们有没有看见1982几个数字,这就是水塔建成的年份,距离现在也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很少有看见这种类型的水塔了。它的名字叫“思源水塔”,如今已废弃,当年可是承担着整个蟳埔村的用水供应呢。在游客眼中,水塔也是重要的打卡点。
 
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
 
又回到了顺济宫,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村子里的最后一站了,刚好绕了一圈,匆匆参观了蟳埔民俗文化村,相信还有很多的美好我们没有发现,大家有时间拿着手绘地图自己走走,期待各位以后有时间慢慢地来邂逅,谢谢大家!
专题配音www.cnpy.net)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专业网络配音服务机构,主要包括: 广告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宣传片配音,粤语配音,英语配音,日语配音,韩语配音,模仿配音,课件配音,商场促销配音,电视直销配音,动画片配音,多媒体课件录音,游戏配音,电台包装配音,新闻配音等网络配音,配音公司拥有专业的数字录音棚,配音员,配音员均来自省级以上电视台,广播电台,配音工作室能提供多语种配音录音服务
 
相关样音试听
样音名称
试听
样音名称
试听
样音名称
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