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巴国古邑,川东新府。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阳光之城,建设中的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强市。
如斯青山,塑造着财校的浩然风骨;如斯逝水,呤诵着财校的五秩弦歌!
这是闹市中的一方净土。
走进位于达城黄金地段占地仅18.4亩的菁菁校园,白杨成行,校舍巍然,名师荟萃,俊彦云集。堪称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浓厚凝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敦品励学,俟实扬华。
重庆市永川财经学校创办于1956年,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
五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清泉一缕,而对于财校来说,她历经了太多的艰辛与苦楚,承载了太多的荣光和自豪。
从“三无”学校起步,艰苦创业。五十载筚路蓝缕,五十载薪火传衍,五十载桃李满园!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今日财校,岁月的斑驳已成印痕,曾经的荣耀已成绝响。把握发展机遇,再铸财校辉煌成为新一代财校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把学校建成“学习的校园,知识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成长的家园”,适度规模、适度发展,用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建成“小而精”,再用五年建成使学校达到“大而强”。蓝图绘就,行胜于言。新一届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校风正、学风好、工作实的崭新局面。
理念为纲,纲举目张。新的理念催生新的思路,新的思路决定新的出路。在新的形势下,中等专业学校要在激烈的“招生大战”、“就业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没有全新的举措不行。为此,学校在办学思路上讲究一个“活”字: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改革活校、开放强校、创名师名校。办学模式上追求一个“佳”字:立足中职、主体发展、多元化办学,立体发展,长短结合,全面发展。办学特色上追求一个“新”字:学校建设现代化、学校教育市场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通过与西南财大、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商务学院联合办学,构建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立交办学模式”。同时,学校注重强化宣传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财校的新变化,努力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塑名校形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两年,学校基本扭转了招生难的被动局面,共招生1500人,其中中专700人(含五年制),西财成人教育专本科100人,干部培训学员700人。招生人数比同期增加350人。同时,与苏州、广州、北京、深圳、成都等就业基地合作,落实合格毕业生就业,就业满意率达95%。由于招生情况的好转,学校收入比同期增长200万元,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也相应地增加,与前两年相比,教职工收入人均年新增3150元。
规矩成方圆,管理定乾坤。“得民心者得天下”。学校领导班子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励精图治,营造和谐,走出了一条既科学规范又开拓创新的管理之路。
常言道,一流的教育要由一流的校长和一流的教师共同创造。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校长既用制度管理人,更善于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教师无形的自律,校长杜勇以过人的胆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人格魅力去凝聚人心,感召员工。通过实施全员聘用制和开展学生评议老师,教师优胜劣汰等方式,强化了教职工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构建“和谐校园”,为学校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教育,教师为本。“教育不能挑选学生,但必须挑选老师”,一流的学校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十分重视把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作为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教研与改革,引导教师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学校重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师”。学校倡导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让老师在三尺讲台挥洒全部的激情,用一支粉笔圈点无悔的经典。
学校重视名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外出学习等多种渠道和措施,为名师的成长提供机遇和平台。
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学有示范,赶有目标,研有套路,在学习、实践和竞争中百炼成钢。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一切为了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最佳体现。对学生在校期间,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并实施了文体培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锻炼机会;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就业观。
如果说,根基扎实,学业优异是财校学子的本钱,那么张扬个性,综合发展便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另一张名片。
沧桑砥砺,春华秋实。永川财经学校自创办之初从政府主导进行在职干部培训,到国家计划下达指标培养经济建设人才,再到自主招生向多元化办学模式转变,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了公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省级爱国卫生单位”、“永川市最佳文明单位”、“永川市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称号。
“两万桃李绘巴渠锦绣,五十春秋铸财校辉煌”。从这里走出去的莘莘学子,不负母校的期待,一大批校友成为各自工作领域中的骨干,许多校友还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市、县、区级领导干部。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也是财校的骄傲,更如璀璨的明珠给财校披上亮丽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