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的东段,北临汉江,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接壤,历史上被形象地称为“秦头楚尾”。全县辖11个镇, 113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21万,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9.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38.5万亩,基本农田占耕地比例高达98%。白河地势南高北低,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当地居民形象地形容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白河可谓是“寸土寸金”, 是全市平地资源最缺,居住条件最差的县之一。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白河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不断用新的战天斗地的佳绩丰富“三苦”精神的新内涵。为此,白河县坚持“节约资源、优化发展”的总方针,依托创建工作平台,强化宣传教育,健全体制机制,落实监管措施,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白河获得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2013年,白河国土局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安康市国土局表彰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国土资源是发展之本,节约集约利用是可持续发展之基。为此,我县高度重视,成立了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宣传方案,把资源节约集约工作纳入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互动、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同时,强化宣传,在每年的地球日、土地日和法制宣传日期间,通过举办法规宣传、电视讲话、报纸专版、文艺演出等多个平台,开展送法下乡、送戏下乡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好氛围。
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是一项长期性活动,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是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的有力保障。近年来, 我县紧紧围绕“控总量、优增量、挖存量、活流量、提质量” 的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明确任务,夯实耕地保护责任。每年初,县政府与镇、村逐级签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各镇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全县分别划定了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制作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牌12块,对基本农田实行了最严格的的保护机制。
针对山多地少的实际,白河县因地制宜高效利用土地,创造性地增加可开发利用土地空间。狮子山新城开发改造就是其中一个代表。2005年8月,投资1亿多元开发建设的狮子山新城——这一承载着白河人民城市梦想的高山城堡破土动工。白河县国土人在狮子山新城开发建设中,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顺应群众的需求,积极配合开发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开发活动,狮子山新城终于巍然屹立在狮子山畔,展示着它雄伟的身姿。狮子山新区开发共新增建设用地300余亩,不仅拉大了县城骨架,还解决了县城建设用地的不足。
碧波荡漾的汉江河畔,一条巨龙纵卧江畔,这是水色白河的历史性地标性——316国道白河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该工程用地总面积11.1公顷,其中未利用地7.7公顷,未利用地占用比例高达69%,极大地节约了农用地。316国道白河县城过境段改线、防洪堤建设和河街棚户区改造并称为白河的“三项工程”,工程总占地218亩,盘活新增建设面积62万平方米,解决陕南移民搬迁2218户安置工程。通过优化项目建设选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土地,白河县将节约集约土地的做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闲置土地入手盘存量。深入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清理清查工作,2012-2014年,共清理闲置土地两宗1.1372公顷,并依法进行处置。收回低效利用土地25宗 5.47公顷,重新组织高效利用。收回构扒镇政府原办公楼、原百货公司等29宗100.8亩的国有存量土地,并按规范程序重新供应。近年来,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土地28.5公顷。
从产业聚集增效益,依托两河工业园区,鼓励和推进项目、资本集聚,实现资源整合、利益共享、联动发展,切实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目前,在白河县两河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已达8家,国美物流、神达、俊达汽车制造、天畅小微企业孵化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园区,形成了大项目支撑、小项目集群的战略格局。
大力实施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白河县避灾扶贫搬迁土地专项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规划到2020年底,将3.3万户12.21万人移民搬迁群众,原使用的2.6万亩旧宅基地予以腾退复垦,从而实现新增耕地2.1万亩的目标。为此,县政府出台《白河县避灾扶贫搬迁“一户一宅、占新腾旧”补助兑付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搬迁户腾退的补助标准,3年腾退期内未拆旧宅的视为主动放弃补助。由县国土局与统筹办联合实施,将腾退拆除从申报到取得补助资金流程、所需材料进行了规范统一。在县国土局专门成立腾退工作办公室,对全县腾退拆除现场进行核查、认定、验收。全县截止2014年底共实施搬迁9240户,已实施宅基地腾退拆除复垦1269户,拆除率15%,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新居林立,设施齐全,乐见农村旧貌换新颜。 在仓上镇天宝村土地整治项目区,一层层梯田平整美观,现代化农业气息扑面而来,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2011年县委、政府确定在仓上镇天宝村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点,捆绑国家扶持政策,优化项目帮扶资金,在天宝园区内共整理成高标准农田千余亩。“天宝模式”是我县探索的土地整治工作新思路,随后的城关镇中营村生态农业示范区,构扒镇家扒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都列为我县重点打造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区。土地整治项目,是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抓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和 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 。三年来,白河县先后组织实施了《白河县中厂镇和茅坪镇土地整理项目》等11个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总规模达605.9公顷,新增耕地130.5公顷,总投资6097.34万元。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近年来,白河县认真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持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整治,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筹发展。抓资源整治,促进矿产开发规范化。持续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查处以探代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近年来,共查处绿松石矿乱采滥挖案40余起,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侦察两起,加大采石场的整治力度,关闭小型采石场5起,有力规范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抓资源整合,整合全县石英石资源,引进石英石矿加工企业1家。对全县硫铁矿和铅锌矿区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有力促进了矿产的规模化发展。
白河县积极探索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系建设, 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新路子。 不断创新执法机制,设立副科级单位国土执法监察大队,加强执法巡查力度;全县每个镇村都选配镇协管员和村级信息员, 健全县、乡、村三级国土资源管理网络, 从而形成了 “全员执法、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的“三全”执法监察新格局。同时借助年度变更调查和卫片执法工作,对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卫星遥感监测疑似违法图斑,进行逐一核查,确保执法工作不留死角。近年来,共处理各类违法案件69宗,申请法院执行案件18宗,移送司法机关1宗,拆除违法建筑735平方米,没收土地248.55亩,对违法用地的单位和个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扎实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工作,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011年高峰时期的19.22%,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5.23%,卫片执法工作连续五年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土地,是跨越时空的史册,承载着人类文明与进步。 土地,是寄托希望的画卷,等待着绚丽色彩的挥洒。 通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白河,这个秦楚边城、汉江明珠,正在以磅礴的气势,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与乡的和谐共进,人与地的和谐共生,21万白河人民终将谱写出全面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