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树丛中的楼房与街道
熙熙攘攘的行人 以及恬静的居民
当微风拂过,空气却如凝固般停滞着
谁能想到在重庆磁器口古镇到双碑詹家溪一带
靠近嘉陵江边的这样一个地方
曾经存在过一个航空母舰般的巨大工厂
“重庆第二钢铁厂”
而如今“西南一切工业之母”的辉煌已逝去
留下的只是一片下岗职工家属区
这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于各个城市奔波
留下老人与小孩共处
缓慢的生活节奏使他们享受着平凡的乐趣
而陈永和就把老厂区最后的记忆
留在了他所做的干锅中
在深巷里发着不一样的香
重庆
这座“山中有城 城中有山” 的城市
爬坡上坎早已是家常便饭
四川盆地多潮湿,重庆又丘陵连绵
这里夏季闷热,冬季湿冷
在这样的环境下
当地人偏爱牲畜的下水边角料
加之辛辣去腥存鲜
食客的口味也在厨艺人的手里变得越发挑剔
中国的市场里
全然是武侠小说中的世外高手
买家是独具慧眼的挑选大师
卖家则是身怀绝技的剑道武士
在双方数次交锋中
食材本有的色泽
原汁原味的口感
其保有的新鲜程度成了彼此交手的秘密武器
而这些高手们
与时俱进般的与互联网相融合
使新的支付方法逐渐代替了传统市场交易的方式
即使市场较远
陈永和也坚持每日亲自挑选食材
他说食材才是做好美味最重要的一步
一大早
将采购的食材从市场运回后
红灯笼干锅一天的忙碌才渐渐开始
陈永和格外的高兴
在备好制作所需的全部食材
穿堂而过后
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即将前来
今天老友康福是一个人来的
虽是个阴雨绵绵的天气
但也挡不住老陈此时心里的愉悦
许久不见
两人仍相谈甚欢
其余好友因为工作繁忙 没有办法前来相聚
而老陈觉得这些都没什么
只要朋友能来聚聚 吃他的干锅
他就特别开心了
因此
哪怕经历漫长的时间
这干锅的魔力还是能将两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以茶代酒之后
好朋友便走了
干锅发源于川北
其特点是口味麻辣鲜香
重庆人无辣不欢
而辣椒“除风发汗,行痰,除湿”
干锅入渝后
成为老少皆宜的川系美食
抄料,是制作地道干锅中最重要的步骤
而陈永和深知其中的奥秘
选上乘干辣椒
进锅
加入沸水
不停翻炒至油亮发香
捞出
用簸箕晾干
入搅拌机后
油亮鲜红的辣椒末便备好准备入料
另起一锅
倒入菜籽油
将备好的姜蒜末和洋葱片
一起淌进油锅直至金黄
放适量豆鼓调味
慢慢倒入备好的辣椒末
不停搅拌一至两个小时
此时新鲜的花椒洗净后准备登场
将花椒汇入大锅里
均匀搅拌半小时
激发嗅觉的香料也被放入其中
缓慢的进行最终的搅拌
垂涎欲滴的香味不断飘出
肉眼观察其颜色后
老陈的独门底料便完成了
到了每日最忙碌的晚饭时候
食客们蜂拥而至
老陈的厨房也将开启味觉的盛宴
点火
待锅里的油沸之后
滑入新鲜的大虾
金黄的虾从锅中捞出后
准备辅料
用清水洗净有棱有角的土豆
与油一起在锅里翻舞
炸至表面金黄后
将准备好的所有辅料也一同加入锅里
和干锅的主菜
肠头排骨大虾等主料一起煸
加入适量豆鼓均匀翻炒
然后进行调味
秘制的底料和鲜美的食材一起翻滚
等待
将自家腌制的酸萝卜从片切至丝后
备好厚实的豆干条 藕丁 海带丝 黄豆芽
倒入适量沸水加入主菜混煮
待配菜煮熟
捞出
用花椒粉盐等
进行适当调味
用大火不停翻炒
准备上桌的铁锅之后
铺好底菜
将主菜慢慢入锅
最后点缀翠绿的香菜
出锅
冬季 老陈的菜单上会贴心的准备同样美味的汤锅
制作方式虽和干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更多带来的是和干锅不一样的口感
夏天 更多的人便选择香辣可口的干锅
每天来到店里的食客数不胜数
制作过的干锅份数 老陈也已经记不清楚
但每一位食客来到店里
无论是选择怎样的主菜
他都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每一个人都流连忘返
赞叹这美味的干锅
这也像是老陈对自己干锅和美食的态度
因为地道的手艺和独特的味道
才会随时随地招揽蜂拥而至的食客
因为追求
才会不断进步
因为热爱
所以才会用心至精 制作每一份佳肴
除了烹调自己的干锅
老陈对小动物也情有独钟
老陈是一个热情耿直的重庆人
左邻右舍喜爱他干锅的同时
也信任他的为人
老陈制作干锅的同时
也传承着独有的干锅技艺
随着棚户区的改造
老陈的干锅店也会被拆迁
面对未来
谁也不知道何去何从
今天老陈一家照了全家福
这也可能是一家人最后一次与老店留影了